西方歷史上每隔兩、三百年,就會發生一次劇烈的轉型。在短短數十年內,社會自行重組:從世界觀、基本價值觀、社會政治架構、藝術到關鍵制度,皆是如此。50 年後,出現一個新世界。屆時出生的人甚至無法想像,他們祖父母輩生活其中,並養育他們父母輩的那個世界,是什麼樣貌。我們目前正在經歷這種轉型,在轉型之後,創造出後資本主義社會,這便是本書討論的主題。
本書涵蓋的範圍甚廣。它討論後資本主義社會、後資本主義政體、知識本身的新挑戰。但它遺漏的比想要涵蓋的還多。它不是書寫未來的歷史。而是細看當前。
關於後資本主義社會,我們已經知道發生了什麼及為什麼發生,也知道即將發生什麼及為什麼會發生,至少掌握了大略的輪廓,這部分的預測,有不少是現在進行式。關於後資本主義政體,我們目前只有各種計畫。如何促成必要的改革,還只是揣測的結果。但既然我們知道已經發生什麼及為什麼會發生,就可以明確指出,需要發生什麼及其理由。可是關於知識的挑戰,我們只能提出問題,並希望提出的是恰當的問題。
凡是「後」什麼什麼的時代都不會永久,只會是暫時的。我們正處於轉型期。未來的社會將是什麼面貌,不管會不會真像某些人大膽期待的「知識型社會」,都取決於先進國家如何回應當前的轉型期,亦即後資本主義期的挑戰,這取決於知識領袖、企業領袖、政治領袖的智慧,最重要的還是靠每個人的行動。此刻確實是創造未來的時刻,因為一切仍充滿變數。現在正是起身行動的時刻。
本書特色
本書是管理學大師晚期重要的著作之一,是針對「後資本主義」的徹底剖析,其層面更遍及政治、經濟、社會與個人。書中說明了未來社會的整體樣貌,但本書並非是一本預言書,而是探討已經浮現的問題,並且呼籲立即行動。[轉錄自博客來]
內容簡介來源:
譯者簡介
顧淑馨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中國廣播公司、聯合報系及美國在台協會,並先後擔任淡大、政大、東吳、元智大學講師。已出版英譯中著作七十餘本,主要有《樂在溝通》、《與成功有約》、《反挫》、《大外交》(合譯)、《逆齡社會》、《會說才會贏》、《簡單讀懂麥可.波特》、《最嗆的貿易史》等。近作有《季辛吉1923-1968 年理想主義者》。
作者簡介來源:
總序 功能正常的社會和博雅管理
總序 向一位跨世紀的大師致敬
導讀
致謝
引言 大轉型
第一部 社會
第1 章 從資本主義到知識型社會
知識的新意義/現代工業革命/生產力革命/
管理革命/從一般知識到專門知識
第2 章 組織型社會
組織的功能/組織是特殊的物種/組織的特徵/
組織是不穩定因素/受僱者社會
第3 章 勞工、資本及其未來
勞工仍是資產嗎?/需要多少勞工,哪一類勞工?
沒有資本家的資本主義/退休基金與所有權人/
公司治理/要求經營團隊負責
第4 章 新勞動人口的生產力
團隊有哪幾種?/專注的必要性/改造組織/
需要外包的情況/避免新的階級衝突
第5 章 責任為本的組織
對錯之辨/社會責任是什麼?/權力與組織/
從指揮到資訊/從資訊到責任/讓人人成為貢獻者
第二部 政體
第6 章 從民族國家到巨型國家
民族國家的矛盾/巨型國家的各層面/保姆國/
巨型國家是經濟之主/財政國/冷戰國/日本例外
巨型國家成效如何?/政治分贓國/
冷戰國:雖成功終究失敗
第7 章 跨國主義、區域主義和部族主義
金錢無祖國⋯⋯/⋯⋯資訊也無國界/
跨國需求:環保/消滅恐怖主義/管制武器/
區域主義:新現實/部族主義再現/不能失根
第8 章 政府必須徹底改造
軍事援助徒勞無功/專注於有效部位/
部分成功的經驗:超越保姆國
第9 章 在社會部門實踐公民精神
「外包」的必要性/光有愛國精神還不夠/
對社區的需求/逐漸消失的工廠社區/公民志工
第三部 知識
第10 章 知識經濟學與知識生產力
知識經濟學/知識生產力/金錢的生產力/
對管理的要求/只須聯想⋯⋯
第11 章 可以究責的學校
日本如何做到的/新績效的需求/學會如何學習/
學校的社會地位/學校是教育夥伴/可以究責的學校
第12 章 受過良好教育的人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