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委辦研究案是以「農漁業氣象資訊服務的社會經濟效益評估與跨域應用服務」為主題,規劃進行四個主要工作項目。在農漁領域係延續過去執行內容,包括了三個工作項目:「建立農漁業氣象資訊服務之社會經濟效益評估」、「建立農漁業氣象資訊服務之總體社會經濟決策應用分析」,以及「建構國家層級農漁業跨域合作架構與氣象資訊服務推廣機制」。本年度首次加入綠能領域,作為氣象跨域應用服務之公私合作示範領域,成為第四工作項目「協助中央氣象局發展氣象跨域應用服務與相關活動(以綠能領域為 例)」。以下分述各工作項目之研究目的與重點規劃內容。
在第一個工作項目部分,工作重點以氣象資訊服務對農漁業終端使用者的經濟效益為主題,包含兩個面向,分別是針對「既有應用於農漁業的氣象資訊服務」及「創新氣象資訊服務」來進行經濟價值評估。第一個面向,本研究延續前期與全國各地農漁會示範單位之合作關係,針對農漁民推動對於氣象應用服務使用者之行為研究,進行代表性個案層次之社會經濟效益評估工作。此外,將彙整前期全國層次農漁戶之田野抽樣調查結果,針對全國農漁業終端使用者,初步建立我國農漁業氣象資訊服務價值資料庫與統合分析機制。第二個面向則是以與氣象局合作之農漁研究單位(農試所與水試所)之前期在創新氣象服務方面之工作成果為標的,來推估其後續應用所可能帶來的潛在經濟價值。
在第二個工作項目部分,有別於第一工作項目以使用者經濟效益為研究面向,此部分則改由農漁業避免災損的角度切入,探討氣象資訊服務透過降低農漁業災損所間接誘發的總體社會經濟價值。其次,考量氣象資訊服務對降低災損具備多元影響管道,而針對不同管道之作為不盡相同,其對總體社會經濟價值的影響途徑也並不完全相同。因此,本工項規劃要建置我國氣象服務總體社會經濟決策機制之模型,並提供使用者介面友善之系統,希望協助中央氣象局未來進行新創氣象資訊服務產品開發時,可利用此系統來快速衡量不同氣象資訊服務設計模式或不同資源投入重點之總體經濟效益,確保資源效益最大化。
在第三個工作項目部分,本研究將依照世界氣象組織之全球氣候服務框架所定義之階段步驟,持續促進農漁業領域與氣象領域之合作,並協助氣象服務之推廣,強化中央氣象局與農漁業相關單位或從業者之溝通交流與合作。規劃針對農漁業從業人員包括研究人員、農漁民與農漁會等相關單位或人員,辦理農漁業氣象服務推廣活動,期能健全氣象資訊服務推廣機制,擴大氣候服務對農漁業從業人員之實務成效。此外,由於本年度為總計畫之最後一年,在本工項中,亦規劃協助中央氣象局彙整歷年各單位參與之研究成果,透過成果發表會以及成果專書之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工作內容,進而擴大各界對於氣候服務之意識。
在第四個工作項目部分,本研究依循 WMO之公共私營參與指導原則(Public-Private Engagement, PPE),協助中央氣象局與國內綠 能產業之產、學、研界進行交流合作,探討綠能產業應用氣象資訊,進行包含綠能發電量預測之相關工作推動和應用技術,瞭解產業現況和氣象資訊需求,據以建立公、私部門合作關係,同時製作宣傳短片,藉以對外溝通當前氣象資訊對綠能產業的重要性,以及此一領域未來之發展方向。
內容簡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