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投入產出分析:理論與實務=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 點閱:60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文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投入產出架構代表整個經濟體系內產業間相互關聯的縮影,而投入產出分析則著重於各產業或部門間的相互依存性,故又被稱為產業關聯分析,是經濟分析的重要工具。

本書是台灣第一本完整介紹投入產出分析的大學與研究所參考用書,內容豐富,兼顧理論與實務。不僅能引領初學者入門投入產出分析領域,更能為日後從事相關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除了可作為政府擬定經建計畫之依據,並提供學者專家研究分析及企業擬定經營投資計畫之參考。

投入產出架構代表整個經濟體系內產業間相互關聯的縮影,而投入產出分析則著重於各產業或部門間的相互依存性,故又被稱為產業關聯分析,是經濟分析的重要工具。 


 


本書是台灣第一本完整介紹投入產出分析的大學與研究所參考用書,內容豐富,兼顧理論與實務。不僅能引領初學者入門投入產出分析領域,更能為日後從事相關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除了可作為政府擬定經建計畫之依據,並提供學者專家研究分析及企業擬定經營投資計畫之參考。 


 


內容簡介來源:

           推薦序一    投入產出分析對經濟學理論與應用的重要性—總統府資政、前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吳榮義序 I


推薦序二    投入產出分析是經濟實證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張建一序 III


自        序 V


目        次 VII


表        次 XVII


圖        次 XX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前  言 1


第二節  投入產出分析發展沿革 3


第三節  台灣產業關聯表的編製發展歷程 9


第四節  投入產出分析在計畫經濟與非計畫經濟的應用 12


一、非計畫經濟體系下的投入產出分析 12


二、部分計畫經濟體系下的投入產出分析 12


三、完全計畫經濟體系下的投入產出分析 15


第五節  本書的架構 21


參考文獻 24


第二章   投入產出分析之理論基礎 27


第一節  前  言 27


第二節  投入產出分析之基本模型 29


一、基本假設 29


二、交易表 30


三、技術係數表 33


四、產業關聯程度表(李昂鐵夫逆矩陣) 34


五、台灣實例分析 37


六、開放模型與封閉模型 40


第三節  商品對產業投入產出模型 45


一、使用表與製造表 45


二、商品技術假說與產業技術假說 46


第四節  投入產出分析的特性與定理 50


一、投入產出分析的特性 50


二、投入產出分析的相關定理 51


第五節  投入產出價格模型 57


一、概述 57


二、實物單位交易表與貨幣單位交易表 58


三、以貨幣單位資料為基礎的價格模型 59


四、實例說明:使用以貨幣單位資料為基礎的價格模型 62


五、以實物單位資料為基礎的價格模型 65


六、實例說明:使用以實物單位資料為基礎的價格模型 69


第六節  台灣實證研究之應用 72


一、空氣污染防治政策對經濟的短期衝擊之投入產出分析 72


二、污染防治對物價、生產、所得與就業的影響之研究 78


第七節  結  論 80


參考文獻 81


第三章   投入產出模型基本資料 83


第一節  投入產出表與國民經濟會計體系 83


第二節  投入產出表資料內容之基本架構 85


一、使用表與製造表 85


二、供給使用表之架構 85


三、投入產出表之架構 86


第三節  臺灣產業關聯表之編製 89


一、編製原則 89


二、編製流程 93


三、編製內容 96


參考文獻 109


第四章   產業關聯效果分析 111


第一節  前  言 111


第二節  產業關聯效果簡介 113


一、向後關聯與向前關聯 115


二、影響度與感應度 116


三、事前與事後關聯效果 117


第三節  產業關聯效果之測定方法 119


一、傳統測定法 119


二、假想剔除法 119


三、産出法 121


四、供給法 124


第四節  跨期間實現的關聯效果之衡量法 126


第五節  實例分析 129


一、供給法與産出法之比較 129


二、供給法與假想剔除法之比較 133


三、台灣實證研究之應用 135


第六節  結  論 140


參考文獻 142


第五章   區域與區域間投入產出分析 145


第一節  前  言 145


第二節  單一區域模型 148


一、以全國係數推估區域係數 148


二、以普查資料計算區域係數 149


三、家計部門內生化的封閉區域模型 154


第三節  多數區域模型 156


一、區域間分析法 157


二、多區域分析法 166


第四節  台灣的實證研究 180


一、研究方法 180


二、實證結果分析 182


第五節  結  論 186


參考文獻 187


第六章  乘數效果分析 191


第一節  前  言 191


第二節  產量乘數 193


一、簡單產量乘數 193


二、總產量乘數 194


三、截尾式總產量乘數 196


四、狹義的產量乘數 196


第三節  所得乘數 198


一、所得效果或家計所得乘數 198


二、第一型與第二型所得乘數 200


三、第一型與第二型所得乘數的關係 201


四、該用那個乘數 202


五、實例說明 202


第四節  就業乘數 206


一、就業效果 206


二、第一型與第二型就業乘數 206


三、截尾式第二型就業乘數 206


第五節  台灣實證研究之應用 208


一、台灣運輸與通訊建設之經濟效果分析 208


二、台灣觀光事業之經濟效果分析與評估 210


第六節  區域乘數 211


一、單區域投入產出乘數 211


二、區域間投入產出乘數 213


三、多區域投入產出乘數 219


第七節  結  論 225


附錄6.1 總家計所得乘數與(I-A*)-1矩陣最後一列的元素之相等性 226


附錄6.2  第一型與第二型所得乘數的關係 228


參考文獻 230


第七章   能源投入產出分析 233


第一節  前  言 233


第二節  能源密集度模型 235


一、基本模型 235


二、範例說明 238


第三節  量值混合單位模型 243


一、基本模型架構 243


二、能源守恆條件 247


第四節  能源投入產出分析的擴充與應用 251


一、調整能源轉換效率 251


二、調整進口項 252


三、淨能源分析 254


四、商品與服務的能源成本分析 260


五、新能源技術的衝擊 260


第五節  結  論 262


參考文獻 263


第八章   環境投入產出分析 265


第一節  前  言 265


第二節  一般化投入產出模型 267


一、考量污染衝擊 267


二、納入生態物品投入與產出 272


第三節  擴增型李昂鐵夫模型 276


一、只考慮污染排放 276


二、同時考慮污染排放與消除污染 282


三、模型存在非負解的條件 286


第四節  經濟與生態整合模型 292


一、完全整合模型 292


二、有限整合模型 294


第五節  結  論 301


參考文獻 302


第九章   投入係數的更新與調整:基本原理 305


第一節  前  言 305


第二節  投入產出資料的穩定性問題 307


一、全國係數的穩定性 308


二、固定價格與當期價格係數的穩定性 312


三、區域係數的穩定性 314


四、本節結論 316


第三節  時間上的穩定性:係數更新和推測I 317


一、趨勢外推法 317


二、邊際投入係數法 317


三、最佳營運廠商法 319


第四節  係數更新和推測II:雙比例調整法 320


一、RAS技術 320


二、更新係數矩陣與更新中間交易矩陣 329


三、RAS的經濟意涵 331


四、範例說明 333


五、改良的RAS法 337


第五節  結  論 342


參考文獻 343


第十章   投入係數的更新與調整:延伸應用 347


第一節  前言:空間上的穩定性 347


第二節  區域投入係數的調整:區域化 350


一、直接應用全國技術係數 350


二、非普查推估法 352


三、各種非普查推估法簡介 355


第三節  RAS法(雙比例調整法)的應用 363


第四節  非普查推估法之調整基礎 367


一、以全國技術係數為調整基礎 367


二、以國內投入係數為調整基礎 367


三、混合型的調整基礎 368


第五節  非普查推估法之評估比較 370


一、評估指標 370


二、個別準確性與整體準確性 372


三、台灣的實證研究 372


第六節  結  論 375


參考文獻 376


第十一章  混合外生與內生變數之投入產出分析 379


第一節  前  言 379


第二節  外生設定單一部門產出 381


一、當 Y1,⋯,Yn-1 和 Xn 是外生設定時的基本作法 381


二、當 Y1,⋯,Yn-1 和 Xn 是外生設定時的另一種作法 385


三、  Xn為外生設定的例子 386


四、乘數 389


第三節  外生設定多部門的產出 391


一、外生設定Y1,⋯,Yk,Xk+1,⋯,Xn 391


二、外生設定Xn-1和Xn的例子 394


第四節  投入產出模型中新產業的衝擊 396


一、新產業:最終需求法 396


二、新產業:完全納入技術係數矩陣內 399


第五節  一個新廠商進入既有產業的衝擊 402


一、新廠商的生產活動被設定為某一定的生產總量 402


二、新廠商的新增產能被設定為對最終需求部門的額外銷售額 402


三、範例說明 403


第六節  結  論 405


參考文獻 406


第十二章  結構分解分析與動態模型 407


第一節  前  言 407


第二節  基本結構分解法 409


一、初始的分解:總產出的變動 409


二、進一步的分解:李昂鐵夫逆矩陣變動與最終需求變動 413


三、實例應用:台灣1986與1991年產業結構分解 420


第三節  結構分解法之擴展與相關應用 424


一、結構分解法之擴展 424


二、台灣的實證應用研究 426


第四節  動態投入產出模型 434


一、一般關係 434


二、動態模型求解法說明 436


三、範例說明 442


四、最理想路徑成長與動態模型 450


第五節  結  論 454


附錄12.1  兩部門產值同時為非負值的條件 456


參考文獻 457


第十三章  供給面投入產出模型 459


第一節  前  言 459


第二節  李昂鐵夫投入產出分析的反向思維 461


第三節  果希供給面投入產出模型 465


一、早期的果希模型簡介 465


二、矩陣A與A ⃗以及B與B ⃗之間的關係 468


第四節  果希供給面模型的應用與評議 471


一、早期的應用與評議 471


二、係數聯合穩定性問題 476


三、將果希供給驅動模型詮釋為價格模型 481


四、果希數量模型 485


第五節  產業關聯效果 487


一、向後關聯 488


二、向前關聯 489


第六節  結  論 490


參考文獻 491


第十四章  投入產出、社會會計矩陣與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493


第一節  前  言 493


第二節  社會會計矩陣 496


一、社會會計矩陣的內容 497


二、在一個社會會計矩陣架構下的投入產出線性模型 503


三、台灣社會會計矩陣的編製 507


第三節  社會會計矩陣的應用分析 511


一、乘數分析 511


二、案例說明:2011年台灣社會會計矩陣的乘數分析 515


三、一般化投入產出分析 518


第四節  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528


一、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結構 528


二、新古典封閉經濟CGE模型 530


三、新古典開放經濟CGE模型 533


四、總體結構學派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545


第五節  台灣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應用 550


一、石化業污染防制投資的經濟效果之計量研究 550


二、台灣空氣污染防制的經濟衝擊分析 554


第六節  結  論 560


參考文獻 562


第十五章  投入產出與線性規劃模型 565


第一節  前  言 565


第二節  線性規劃模型 567


一、基本架構 567


二、線性規劃模型的隱含假設 570


三、線性規劃的對偶問題 570


四、線性規劃問題的解法 573


第三節  投入產出線性規劃法 591


一、基本投入產出線性規劃模型 591


二、範例說明 592


第四節  投入產出線性規劃模型的應用 595


一、經建計畫應用A 595


二、經建計畫應用B 597


第五節  應用案例 600


一、經濟成長與所得分配政策模型 600


二、運輸瓶頸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模型 603


第六節  結  論 608


參考文獻 609


第十六章  投入產出與多目標規劃模型 611


第一節  前  言 611


第二節  多目標規劃問題 613


一、基本架構 613


二、非劣解與效率解 614


三、投入產出多目標線性規劃模型 615


第三節  多目標規劃法簡介 620


一、無偏好法 623


二、偏好導向法 626


三、互動法 632


第四節  台灣應用研究案例 635


一、經濟成長與所得分配政策模型 635


二、環境-經濟整合模型 636


三、台灣永續發展規劃模式 639


第五節  結  論 647


參考文獻 648


附錄A:矩陣代數(Matrix  Algebra) 651


A.1 定義 651


A.1.1  矩陣(matrix) 651


A.1.2  向量(vector) 652


A.1.3 矩陣相等(equalities)和不相等(inequalities) 653


A.2 矩陣運算:矩陣加法與減法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Matrices) 653


A.2.1  定義 654


A.2.2  矩陣加法的特性(properties) 654


A.2.3  空矩陣(The  Null  Matrix) 655


A.2.4  特殊型態的矩陣 655


A.3  矩陣運算:矩陣乘法  (Multiplication  of  Matrices) 656


A.3.1  純量乘法  (Scalar  Multiplication) 656


A.3.2  矩陣相乘 657


A.3.3  單位矩陣  (The  Identity  Matrix) 660


A.3.4  矩陣轉置  (Matrix  Transposition) 661


A.4  矩陣運算:逆矩陣(或反矩陣)之運算(Matrix  Inversion) 662


A.4.1  行列式(Determinants) 662


A.4.2  非奇異矩陣(Nonsingular  Matrix) 667


A.4.3  逆矩陣(Inverse  Matrix) 668


A.5 線性聯立方程式的解法與投入產出模型 670


A.5.1 線性聯立方程式(Simultaneous Linear Equations) 670


A.5.2  線性組合(Linear  Combinations) 671


A.5.3  線性獨立與線性相依(Linear  Independent  and  Linear  Dependent) 672


A.5.4  線性聯立方程式的解法 673


A.5.5  投入產出模型 675


A.6  分割矩陣  (Partitioned  Matrices) 677


A.6.1  定義 677


A.6.2  分割矩陣的特性 677


A.6.3  分割矩陣之逆矩陣  (The  Inverse  of  a  Partitioned  Matrix) 680


參考文獻 682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