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製造業模式在全球式微失效,台灣該何去何從?
借鏡法國,擺脫徬徨
搭上工業、服務業與數位化匯流的「超工業化」趨勢,以全新經濟模式走出自己的路!
▌歐洲領土規畫與發展高等研究所院長、法國「歐洲矽谷」計畫主導者
▌2017年度法國城市規畫大獎得主--皮耶.維勒茲
▌從世界宏觀層面反思經濟、產業轉型困境力作
「事實上,我們並不是生活在工業時代的尾聲,而是處在一個新型工業社會孵化的階段。
唯有當工業能夠參與數位變革,融入一個以使用與服務為主、朝向永續發展的新經濟型態,工業才得以生存。」
在數位化浪潮下,全球經濟正逐漸脫離二十世紀以工業生產為主導的經濟模式,
但這波改變帶來的並不是「去工業化」,而是「超工業化」——全球化、數位浪潮、AI/平台經濟崛起等現象,
除了生產、交換、消費以及溝通方式起了革命性的變化,
製造業、服務業與數位科技的匯流,更形成一種新的「超工業」社會,最終催生出前所未見的經濟模式與地理格局。
當超工業化一步步演進,傳統的製造代工經濟模式將逐漸式微,
因此於二十世紀透過工業化快速崛起的國家、地區將首當其衝,台灣正是其中之一。
面對這波超工業化潮流,製造業該如何轉型升級?屬於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在國際經濟體系中我們又該如何重新定位,以免被邊緣化?
本書將從技術、社會、經濟和地理層面,爬梳工業如何演進至今,
並勾勒出新興超工業世界的主要特徵與運作模式,讓我們得以從中找到解答。[轉錄自書底]
內容簡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