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消費行為之前的心理學:為什麼這商品我本來不想要,最後卻變成好需要?

  • 點閱:69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文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消費行為之前的心理學:為什麼這商品我本來不想要,最後卻變成好需要?》The Brain Sell: When Science Meets Shopping ★《商業周刊》 1397期書摘推薦 ★《金融時報》、《科學人》雜誌強力推薦! 關於消費者如何從不買變成要買、 行銷人該怎麼催動、或導引、或遏止消費前的心理狀態? 全球第一腦神經行銷研究機構最新權威實證報告 知名心理學家、腦神經科學行銷之父大衛‧路易斯,和國際權威研究機構 「國際思維研究室」(Mindlab International),花費數年時間與百萬美元經費, 利用腦電波圖、眼球追蹤儀器、記錄心跳、呼吸、體溫,膚電傳導變化的設備, 運用真人實驗,找出消費者在觀看、考慮、甚至購買前的潛意識與行為變化。 他們發現: 原來,大腦簡直跟裸體一樣,只要用對方法,誰說(消費者的心理)神祕不可侵「販」? 現在的行銷,就是高科技的心理學。 ◎你在想什麼,神經行銷學家能偵測到: 為什麼不能直接問消費者?因為問卷、訪談永遠得不到實話, 電視廣告之所以有效,是因為腦袋接受這種媒介時不會思考,閱讀時才會。 此外,你的眼球、心跳、呼吸都是行銷學家透視潛意識的線索。 ◎誘使顧客做哪些動作,他會想花錢 誘導他點頭,他更喜歡你(的產品);人總覺得擺右邊的東西比較好; 製造流暢感,讓他很快下單;使她不知不覺手臂彎曲,能增加渴望; 還有讓人願意靠近你的姿勢,該怎麼做? ◎在消費者大腦中植入「品牌蟲」的人,全贏  為什麼「好媽媽」就會買「桂格燕麥片」,吉百力的紫色就是巧克力的代名詞, 麥當勞下了什麼指令,讓你一直想上門;另外,「最好賣」的情感訴求是哪六個字? ◎光看電視不看廣告,一樣有行銷效果  偶像劇明星身上,就是大型錄;廣告其實不必注意看,也有催眠效果; 那麼,針對小小孩、青少年最有效的賣點是…… ◎手機正在塑造什麼?又摧毀了什麼? 無處不在、相互串連、回應快速等,讓行動裝置越來越有行銷優勢, 但也搶走收銀台周邊商品的商機,你如何對抗這種名為「手機眼罩」的威脅?     ◎大數據?就是你的隱私啦  有了大數據,業者比死黨更了解你;記住,我們是臉書的商品; 未來:電腦從表情、語調,就能辨識你的喜怒哀樂(然後推出你想要的商品); 公車站牌的廣告看板,能秀出「你」的名字;電視節目可以展示你要的產品資料。 過去那些不為人知、隱藏在大腦中的說服術, 腦神經行銷科學家已經幫你找出來了, 這是一份買賣雙方都該了解的最權威實證報告。
內容簡介來源:金石堂

作者介紹 大衛‧路易斯(David Lewis) 腦神經科學應用在購物行為研究的先驅,被尊為「腦神經行銷之父」。 他也是一名有執業資格的心理學家,同時是全球第一家腦神經行銷研究機構國際思維研究室主席、共同創辦人與研究總監。 他的專業研究可以追溯到八○年代晚期、在以研究聞名全球的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所做的實驗中,他在大膽的志願者身上裝上電極,以追蹤大腦面對不同的電視廣告時所產生的電子反應。 此後,他在國際思維研究室和同事,繼續用愈來愈敏感、複雜的科技,想了解人在進行消費行為的時候,身體與心理會如何反應。他也見證了產值數百萬美元行業的興起,並致力於繼續探索與應用腦神經行銷學知識的商業用途。 著有三十多本書,包括《新消費者心理學:人們買什麼?為什麼而買?》等書。 譯者介紹 方祖芳 專職譯者,曾獲第二十三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評審獎。譯作包括《殘壘》、《自白》、《飛行少年》、《跟蹤雷普利》、《迷走亞馬遜》、《走對下一步》、《我的名字叫Money》、《華爾街的猴戲》等書。
作者簡介來源:金石堂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