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台灣服務業發展情勢分析及策略規劃

  • 點閱:585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文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國際競爭力有關,由於台灣服務業在人才及對國際市場的掌握度不足,因此服務貿易的輸出相對較低,故企業廠商多半仰賴有限的內需市場,且平均工作薪資成長緩慢,導致民間消費成長有限。此外如以發展區域來看,北部區域不僅為我國服務業部門最主要的發展區域,更明顯集中於台北縣市,而有一極化現象,並非一般認為「南北雙核」或「北中南三核」發展型態,同時也反映各縣市服務業部門有相當程度落差情形。


 


在政策面部分,從我國產業政策的發展歷程可知,自從邁向工業化發展階段以後,即以製造業為我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來源,所有發展政策的制訂均以製造業為導向。至於,商業活動僅是輔助製造業於產品生產後的流通、銷售及產銷調整過程能夠更為順暢而已。因此,在「重製造業、輕服務業」之政策思維牽制下,我國初期的商業發展方向只僅於遵循相關部會首長的指示,用以配合工業升級所採取的對應措施,並沒有具體明確且全盤規劃的商業發展政策。雖然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於商業活動的需求已是漸次增加。在國家整體經濟建設規劃計畫之中,商業逐漸成為我國施政重點項目,也慢慢確立發展方向與政策內容,甚至於1995年及2010年分別召開全國商業會議,以檢視我國商業未來發展目標與政策方向,但相對於政府對於製造業所投入的資源規模,商業服務業則是相形見拙,也間接導致我國商業服務業之投資動能較為不足的可能原因之一。


 


然而,除了上述所論及之影響我國商業服務業投資動能之可能原因之外,本研究亦整理幾點台灣商業服務業的未來潛在商機及投資機會,包含「台灣消費者購物力強,外來文化與事物接受度高」、「台灣消費市場對於強而有力的零售業品牌仍有投入空間」、「推動台灣商貿流通企業與國外大型商貿企業合作機會」、「中南部仍有開發潛力」等。本研究根據研究成果,嘗試從「持續檢討並推動相關投資招商策略」、「藉由改善消費環境,來帶動投資動能,並增加消費誘因」等兩大政策主軸來研擬相關政策建議方向,茲供政府單位參考。[轉錄自摘要]


內容簡介來源: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