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開始,美國啟動了債務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社會財富的分配大權自政府手中旁落,進入財富向極少數人集中的「新自由主義」時代,導致了今天美國經濟積重難返的局面。
2008年的金融海嘯可說是對三十年來美國錯誤的經濟模式的一次總清算。高度負債的美國經濟,「嬰兒潮」高齡化的消費萎縮、生產率增長陷入瓶頸,將會導致美國經濟未來出現「失去的十年」。
美國對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容忍,本是建立在中國生產、美國享受,中國儲蓄、美國消費的模式之上。隨著歐美市場的疲軟,未來中國經濟勢必從海外市場轉向國內市場,一旦失去共同的利益,「中美國」必然走向破裂。而且,隨著美國經濟長期不振導致的自信脆弱,將使美國對中國變得更加敏感和具有攻擊性。
宋鴻兵從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利用戰爭債務,使歐洲各國陷入美元債務泥沼,以及冷戰時期,美元與蘇聯盧布進行激烈的貨幣流通域大戰等例子,體會到中國化解美國的圍堵,關鍵在於能否團結亞洲國家結成牢固的利益共同體。
在後冷戰群雄並起的多極架構下,亞洲各國若能大膽借鑒促成德法歷史和解的「煤鋼聯盟」,拔除東海和南海的戰爭火藥桶的引信,以超主權的「石油聯盟」為起點,推動亞洲經濟共同體,以亞元戰略實現亞洲經濟一體化,完成中國經濟的轉型,在國際上與美元和歐元分庭抗禮,形成三足鼎立的貨幣戰國時代![轉錄自書底]
內容簡介來源:
宋鴻兵
國際金融學者,曾被美國《商業週刊》評為「2009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40人」。2007年出版《貨幣戰爭》,在華文世界造成轟動,引發全球關注,至今仍然熱潮未息。[轉錄自書衣]
作者簡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