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產業用地規劃與活化策略研究

  • 點閱:1435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文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一、年度預定工作目標
計畫預計達成目標:
(一)完成工業區及其週遭生產資源盤點報告。
(二)完成活化工業區轉型條件分析,並提出政策建議。
(三)提出新興產業發展適地規劃。
(四)研擬「三業四化」與「台商回台」之相關產業政策。
(五)建置產業用地發展屬性指標。
(六)提出提高工業區土地使用效率策略。
(七)綜合提出與產業發展策略與計劃整合之產業用地政策建議。
(八)建立產業發展適地規劃架構,以為未來產業用地適地評估基礎。


二、計畫執行項目
(一)工業區發展動態調查
從工業區發展動態指標的四個構面,包括基本營運指標、支援體系指標、創新稟賦指標、人力資源稟賦指標,透過集群分析可將工業區的發展分為五個集群類型。集群I的工業區須強化關鍵技術的的研發與產品的差異化,以維持其競爭優勢,並放寬土地使用限制,吸引營運型的廠商與研究中心的進駐,以促進廠商營運型態的轉型升級。集群II的工業區須強化基本營運狀況,透過相關之補助計畫之推動,鼓勵廠商進行生產技術的研發升級,並透過產學合作計畫的推動,以助於培育所需的研發、技術人力,並活化閒置用地,改善軟硬體設施條件,如交通運輸、通訊條件,以吸引廠商進行投資生產。集群III工業區基本營運發展良好,但仍需強化其它三個發展構面的發展,須先著手於改善人力資源條件,進而鼓勵廠商進行技術的研發創新,並透過提升交通的便利性,將有助吸引人才的投入,尤其是高階研發技術人才的就業,提升創新能量,以活化土地的利用。集群IV、集群V工業區應先強化其基本營運條件,調整工業區的產業結構,由政策引導旗艦型廠商進駐,以帶動整體工業區的生產能量與就業人口。


(二)工業區活化轉型之條件分析
每個工業區發展均有其獨特性,透過工業區服務中心及廠商之訪談,以了解工業區目前發展所面臨到的個別重要活化條件與轉型議題,另藉由地方政府之訪談,了解對於其所在地區工業區活化轉型相關議題之看法。
根據訪談結果,工業區活化轉型的策略可分為短、中、長期來說明。就短期而言,可就土地管理制度去規範土地的利用,以減少土地閒置的問題,並滿足廠商的用地需求,以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包括課徵空地稅、實施照價收買制度、放寬容積率/建蔽率的限制。就中期而言,應建一完整的產業用地供需媒合平台,使土地供給、需求的訊息透明化,並針對閒置用地提供相關的資訊,以提升土地的媒合與使用效率;此外,可透過工業區的更新,盤點都市計畫工業區、編定工業區的閒置用地,並評估其投資再開發的機會,以帶動工業區的活化。長期而言,為提升工業區土地的使用效率,並解決土地供需失衡的問題,可由政府提供優惠的投資獎勵措施,引導有用地需求的廠商至中南部地區進行投資生產,此外可針對各個工業區的產業發展優勢,擬定產業專區,藉由產業群聚的效果,提升廠商的獲利能力與土地的使用效率。


(三)新興策略性產業發展適地規劃
首先,工具機產業的產業聚落是該產業發展重要的區位考量,對於大台中地區的產業用地需求較高,期待能有效活化利用大台中地區的產業園區內用地,並結合周邊產學研能量,提升工具機產業的競爭力。紡織業者對於產業用地需求主要希望政府能成立紡織產業的專區,或是紡織產業中染整產業的生產專區,以解決廢水排放問題可能造成染整廠關廠,而帶動相關下游業者的出走。
另外,對於新興產業中的生技產業,可藉由經過縝密規畫的生技產業園區,提供業者激發研發創新能力,並提議藉由機制設計保護生技相關的隱形冠軍廠商,來維護我產業優勢。在綠建築產業方面,對於推動綠色產業的應用,可藉由政策鼓勵來個別原料建材業者提升品質朝向綠建材發展。電動車方面,由於目前多數電動車廠商從事組裝作業,對於廠房空間需求仍有限,未來若電動車普及後,或有擴廠和產業用地的需求。對於台商回台政策上所面對的發展與產業用地需求問題,由於經過審查和挑選,對於返台台商投資項目內容應有清楚的認知,可藉此安排具備符合產業特性需求的相關產業園區提供設廠生產,與周邊協力產業或同業合作,發揮規模效應,並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與就業。


(四)連結工業區與國家產業發展策略規劃
由土地使用效率指標及產業用地屬性指標的分析結果,北部土地使用效率最高的新北產業園區與龜山工業區,其在基本營運、支援體系、創新稟賦、人力資源稟賦條件皆為表現良好的工業區;中部工業區以台中工業區的土地使用效率最高,創新稟賦與人力資源稟賦指標的表現在61個工業區中僅次於南港軟體園區;南部工業區以台南科技工業區的土地使用效率最高,產業用地屬性總指標僅次於大發工業區、高雄臨海工業區與安平工業區,其中大發工業區的支援體系與人力資源稟賦條件表現相對較差。
利澤工業區、龍德工業區為北部土地使用效率最低的工業區,其中利澤工業區較嚴重的發展問題在於人力資源不足,龍德工業區較嚴重的發展問題在於支援體系、創新稟賦條件不足。豐田工業區、元長工業區為中部土地使用效率最低的工業區,其在基本營運與創新稟賦指標皆屬表現最差的五個工業區。屏東工業區與屏南工業區為南部土地使用效率最差的工業區,屏東工業區的基本營運與創新稟賦表現較差,而屏南工業區則是在支援體系與人力資源稟賦條件表現較差。
整體工業區的活化轉型,可參考國外的案例,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
1.透過產業改造與轉型升級,針對不同產業的發展特性,進行戰略性的用地規劃。
2.針對對老舊工業區內已有的傳統產業,提供獎勵措施,以鼓勵其進行技術研發或自有品牌的建立,促進產業升級發展或轉而新經營模式的發展。
3.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傳統產業進行轉型升級,並積極推動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對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和對土地產生最大使用效能之新興產業的發展。
4.發展塊狀經濟,透過產業群聚相關策略的推動,以促進土地空間的有效使用。
5.創造良好的軟硬環境,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交通運輸、通訊以及條件,並改善環境品質,同時,提高教育水準與進行技術培訓,為產業升級發展提供合適的勞動力。


三、重要成果與目標達成情形
(一)完成工業區發展動態調查報告一份
(二)完成工業區用地屬性指標報告一份
(三)完成工業區廠商說明會與相關單位訪談報告一份
(四)完成工業區活化轉型條件分析報告一份
(五)完成增進土地使用效率策略報告一份
(六)辦理北中南15場說明會
(七)完成「產業用地規劃與活化策略研究」期中、期末報告各一份
[摘錄自摘要]


內容簡介來源: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