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蔚為趨勢,各國間簽署區域貿易協定(RTA)及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多達230餘個,簽署國彼此交易互免關稅,相關趨勢尤以亞洲地區為最,自2010年開始,「東協+中國大陸」、「東協+日本」、「東協+3」等自由貿易區相繼成立,無法參與之國家,其產品出口該區域競爭力勢必大幅削弱。而台灣的經濟發展十分倚賴出口,我國外銷到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的比重又占出口總額約65%,無法參與此自由化趨勢對台灣產業的影響將愈來愈大,尤其石化、機械及汽車零組件等重要出口部門將受到立即衝擊,可能導致國內產業外移及嚴重失業問題,政府必須立刻因應此一危機。鑑此,為使我國產業能繼續維持競爭優勢,強化外貿成長動能,政府尋求與目前經濟成長快速且為我國出口比重最高之中國大陸,推動洽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作為推動一系列貿易自由化之敲門磚,紓緩當前邊緣化的危機。
貿易自由化雖然對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有利,但做為產業發展主管機關,經濟部也深刻瞭解部分內需型或競爭力較弱之產業及其勞工朋友,將面臨重大衝擊與競爭壓力,經濟部將與各部會共同攜手致力於降低貿易自由化衝擊的時間與幅度,除對外爭取我國產業升級轉型必要之空間與時間外,對內也爭取各項可用資源積極輔導企業主與勞工,期能順利渡過相關衝擊。經濟部現已研擬完成總經費達950億元之「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對未來可能受影響產業及勞工,提供各種支援措施。4為使中小企業充分瞭解相關協助措施,經濟部97年彙整輔導中小企業發展之重要政府資源及協助措施,針對「強化資金融通」等6項策略措施,以及「法規調適」等4項配套措施之各項行政資源,編撰「經濟部協助中小企業資源手冊」,有效協助中小企業瞭解政府資源。而今我國產業發展在此重要轉捩點,經濟部除前開輔導資源外,再彙整「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中重要振興輔導等措施為本手冊,期使中小企業進一步掌握重要產業調整措施,並妥善運用政府資源,與政府攜手再創台灣經濟發展黃金十年。
未來經濟部將積極協助企業面對貿易自由化可能的影響,提供相關輔導措施以促使產業恢復競爭力與促進社會安定,掌握商機讓傳統產業全面升級,同時強化新興產業發展與應用,共同迎向產業發展的
新榮景。
內容簡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