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美国问题研究报告.美国全球及亚洲战略调整.2012=Annual report on U.S.A.

  • 點閱:41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文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2011年以來,在金融危機持續發酵的大背景下,美國及其外部世界的局勢繼續經歷深刻變化:西亞北非變局、日本大地震、拉登被擊斃、歐洲債務危機、西方社會內部的抗議浪潮、大國關係的折衝樽俎、債務上限風波、“佔領華爾街”運動無一不牽動著美國內外政策的走向。面對全球範圍的變局,奧巴馬政府延續了上臺以來的所謂“巧實力”外交政策來加以應對。首先,奧巴馬政府以擊斃本·拉登為契機加快了擺脫反恐戰爭拖累的步伐,完成了從伊拉克的撤軍,正式結束了持續長達9年的伊拉克戰爭,然而,伊拉克重建、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局勢是否會向如美國所期待的方向發展,依然使奧巴馬政府飽受困擾。其次,面對西亞北非變局,美國採取了“有限干預”、積極配合的態度,更多充當了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國家的“幕後推手”,試圖在維繫美國在全球各個地區事務上的存在與影響力的同時,降低不必要的國際介入成本。然而,阿拉伯世界的發展進程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國預想的方向前進,美國在中東大幅度削減戰略投入並實現“華麗轉身”的願望恐怕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情。再次,在亞太,美國高調打出了打造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的旗號,明確將亞太定位為美國全球戰略中的樞紐,提出了構建“跨太平洋體系”宏大藍圖,其中的各種舉措明顯帶有針對中國的色彩,中美關係呈現出更多的“競爭性”,如何管理更具“競爭性”的中美關係已成為擺在兩國面前的重大課題。就內政而言,美國面臨的最突出的經濟問題是就業,給美國經濟造成最大傷害的,不是來自經濟本身,而是來自華盛頓。這一年的美國政壇充滿了權力鬥爭,從國會到白宮,都在空轉。民主和共和兩黨為了各自的黨派利益纏鬥不休。除了年底的薪金稅減稅延長案以外,國會沒有通過任何有效解決社會和經濟問題的法案,白宮也沒有在危機中顯示應有的領導能力,奧巴馬成為一名弱勢總統。最突出的是在債務上限談判中,兩黨互不相讓,民主黨不願意削減福利,共和黨拒絕提高稅率,形成僵局。政治惡鬥沒有贏家,美國民眾對國會山上議員們的支持率降到了個位數,對奧巴馬的支持率也降到歷史新低。民眾的不滿情緒也到達一個臨界點。席捲全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以99%反對1%為訴求,正反映了民眾對美國社會現狀的普遍不滿。2012年是美國大選年,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憑藉變革承諾而歷史性當選的奧巴馬將面臨巨大的連任挑戰,美國政治也將迎來新一輪洗牌。經濟復蘇緩慢、社會極化、民意抗爭、國際領導力相對衰落,構成了奧氏連任之旅上不得不正視的嚴峻挑戰,而如何有效拉動經濟與就業當屬其謀求連任的關鍵所在。


內容簡介來源: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