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車"和"橄欖樹"的視角

  • 點閱:31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文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本書是托馬斯•弗里德曼用了4年時間寫成的一本重點論述“全球化”的專著。此書的論點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種現象,也不只是一種短暫的趨勢。它是一種取代冷戰體系的國際體系。全球化是資本、技術和信息超越國界的結合,這種結合創造了一個單一的全球市場,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一個全球村。



弗里德曼在書里用生動的故事、已有的術語和概念,描繪了全球化這種體系。他突出了“凌志汽車”和“橄欖樹”的沖突——全球化體系和文化、地理、傳統以及社會的古老力量之間的緊張狀態。他還詳盡地敘說了全球化在那些感覺到全球化殘酷性的人群中所產生的強烈反作用。他清楚地說明了應該如何才能保證這一體系的平衡。



他在書中把冷戰與全球化作了對比。他認為︰



如果冷戰是一項體育運動,那麼它就是相撲;如果全球化是一項體育運動,那麼它就是100米沖刺——一次,又一次,不斷沖刺。



冷戰的標志是,它隔開了每一個人;全球化的標志是因特網,它將每一個人連接在一起。



冷戰體系的界定是根據條約,全球化體系是界定根據交易。



如果冷戰時期最明顯的不安是在固定和穩定的世界里,被你十分了解的敵人所擊敗,那麼在全球化時期,最明顯的不安,就是害怕一個你看不見、摸不著且感覺不到的敵人所帶來的迅速變化——你的生活會在任何時候被無形的經濟和技術力量所改變。



在冷戰時期,我們有白宮和克里姆林宮之間的熱線——它是一種標志,表明我們被分開了,但至少兩個超級大國還負責任。在全球化時期,我們有因特網——它是一種標志,表明我們都連為一體,但沒有負責。



在冷戰時期,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你們的導彈有多大?”在全球化時期,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你的調制解調器有多快?”
內容簡介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